中国历史上的“三家分晋”是怎么回事?
堂堂霸主晋国,居然在大国中率先扑街,一分为三。其中缘由,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让我们回顾一下晋国最终分裂的过程,找到其中对我们有所启迪的东西。
曲沃代翼,不靠谱的公子们打虎亲兄弟、血浓于水、肥水不流外人田。干事业分利益,还是和自己家兄弟靠谱,这是很多人的共识。
晋国国君们最初也是这么想的。晋国之初,晋国国君把自己的叔叔分封到曲沃。
这一封,封出了长达七十年的血雨腥风。这七十年里,晋国先后有五位君主死于曲沃好亲戚之手。最终,曲沃亲戚们觉得还不过瘾,干脆买通周天子,自己做了晋国国君!
成语本末倒置,就来自曲沃代翼事件。“晋无公族”,苦逼的晋国公子们自打自己由公子逆袭成国君后,晋国国君们看哪个公子,依稀都会看到自己祖先当年的影子,生怕哪天被别人逆袭了。
在晋献公时期,也就是晋文公老爹时期,这个矛盾开始激化。
由于晋献公宠信骊姬,骊姬处心积虑除要除掉各位公子,因此,多次迫害各位公子。最终,引发了公子夷吾、重耳的出逃。
显然,在这种斗争中,晋献公再次看到了公子的威胁。(重耳出逃时已42岁,当然有实力)
为了彻底消除公子势力对国君权力的威胁。晋献公做出誓言:今后公子不得再担任公族管理事务!
这显然是受到历代国君欢迎的举措,即使是流亡公子重耳,执政后也继续推行了这一决定。
从此,这些公子们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只得依赖晋国大夫们,甚至“境外势力”了。
也因此,晋国的世族势力迅速扩张,在晋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瓜分三部曲:随着世族势力的扩大,他们逐渐开始侵害晋国国君的势力,并开始了激烈的内部竞争,最终完成了三家分晋!
“赵氏孤儿”,晋国内斗,由来已久。第一步:联合起来,削弱公族!
1、讨伐公族势力!
公元前514年,六大家族一起,以“行法”之名,消灭了晋国的两个公族力量——祁氏、羊舌氏,瓜分了他们的土地。
“行法”,以这个口实,氏族们可以持续打击公族力量。从此,氏族们要讨伐谁,不再以国君来定罪了,他们自己,就可以“行法”了!
2、制度化削弱公族!
(1)、公开法律:
既然要“行法”,就要把法公布出来!因此,范智子“铸刑鼎”,把一直不公开的法律公开出来。这样,实力派的氏族可以名正言顺地打击一切“违反法律”,或者“何患无辞”的对手,彻底摆脱了国君的束缚!
(2)、新土地政策:
各大族纷纷在自己封地推行了新的土地政策。他们把过去“百步为亩”的小亩制改成160-240步的大亩制。
这就意味着,在按照亩数纳税的农民,在世族这边干活,需要缴纳的赋税更少,收入更高!于是,许多农民纷纷从公族下面“转会”到世族这边来劳动。
世族们借此夺取了大量的,原属于公族的经济利益!
3、内部竞争,三家分晋
随着六大家族压制了公族势力,他们内部也开始了激烈的竞争。
最终,韩、赵、魏击败了其他对手。
晋国的国君也不愿做待宰的羔羊,联合鲁国为代表的“境外势力”发起了反攻。可是```哪里是对手嘛,失败了。
趁此,三家干脆把晋国国君的直属领地也瓜分了!这样,三家分晋在事实上已经达成!
随后,前403年,三家都派遣使者找周王,要求被封为诸侯。
这种下克上的举动当然是不符合周朝价值观的。可是,这三家的势力确实又很大,他们又都在周王家门口,得罪不起。
这时候就顾不得什么制度、价值观了,保命要紧!周王分封了赵、魏、韩为诸侯。
三家分晋,彻底完成!
战国七雄的时代即将到来!
回头看来,指责晋国国君削弱公族,放任世族,多少有些“苛责古人”了。
我只是想引出一个同时代的旁观者:孙武。
孙武在了解六大家族不同的土地政策后就指出:亩制最小的中行氏一定最先灭亡,亩制最大的赵氏可能会把持晋国国政。一个军事家,关注事务如此深刻,如此洞若观火,不服不行!
我们总是说要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可什么是规律呢?
像孙武一样,一眼看到对象的根本(土地政策),才是规律。
愿我们一起提高洞察力,把握规律,提高效率!
其他网友观点要搞清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三家分晋”,首先要搞清什么是“三家分晋”。所谓“三家分晋”指的是春秋末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历史事件,后世史家甚至将“三家分晋”视为了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而瓜分晋国的韩、赵、魏就是后来所谓“战国七雄”中的那三家。
韩、赵、魏原本是晋国的大夫,春秋末期,晋国国君的的权势衰落,实权由六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把持,这些大夫各有各的地盘、百姓、军队,实际上就是晋国的国中国。后来,这六家大夫之间又开始相互攻伐,范氏、中行氏被其他四家打挎,退出了政治舞台,仅剩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四家。而这四家当中,以智氏的实力为最强。
正所谓“出头的椽子先烂”,晋出公在位期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掉了实力最强的智氏。晋出公闻讯大怒,向他国借兵讨伐韩、赵、魏。但是,实力已经羸弱不堪的晋出公根本不是三家的对手,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被迫出逃,最终连气带病,死在了出逃的路上。此后,晋国公室又拥立了一位新国君,即晋哀公,但此时的晋国公室已然无力回天了!不久,韩、赵、魏三家遣使拜见周天子,要求周天子正式封他们为诸侯。本已式微的周天子已然没有了往日的风光,就算他不封,人家也已经制造既成事实了。周天子心想:“反正我也改变不了事实,既然你们这么抬举我,我总不能不识抬举呀!”于是,正是认可了韩、赵、魏三家的诸侯身份。再之后,韩、赵、魏又瓜分了晋国公室剩下的土地,晋国不复存在,此即所谓“三家分晋”。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三家分晋”呢?根子上还要从“曲沃代翼”说起。晋昭侯在位期间,把比国都翼面积还要大的曲沃封给了叔叔成师,也就是史籍中的“曲沃桓叔”。有了实力自然便惦记上了那把“老板椅”,自曲沃桓叔起,曲沃连续三代(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与晋国国君为敌、挑起战争,企图以小宗取代大宗。晋缗侯时期,曲沃武公一举破翼、灭了大宗,并行贿周天子,取得了合法晋国大宗的地位,是为晋武公。由于自身小宗取代大宗的这段不光彩往事,晋武公之后的晋国国君开始逐步限制公室势力,大肆重用卿大夫,以避免第二次“曲沃代翼”的发生。
晋武公死后,他的儿子晋献公即位。晋献公在位期间,先是听信大夫士蔿之言,将晋国之前的内乱归咎于公室庞大、公子众多,开始大肆屠戮晋国公室,除了少量出逃者,几乎杀光了晋国的公子们。“骊姬之乱”时,晋献公与儿子们又开始了父子、兄弟相残,最终导致晋国公室凋零。自此,“晋无公族”,自家人不敢用、也没得用了,晋国国君只能依靠和重用卿大夫。此举直接导致了后来晋国卿大夫势力的膨胀,最终导致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发生。说到底,所谓“三家分晋”,实际上还是当初“曲沃代翼”的后遗症。
其他网友观点《资治通鉴》就是从三家分晋开始写起。战国七雄里魏韩赵前身就是晋,应该说,如果晋不分裂,堵住秦国东出函谷关。秦根本无法统一天下,真正有实力,有条件其实晋,可惜三家分晋,分晋也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春秋战国里除了被灭之外,唯一内部分裂,灭亡的就是晋了,但晋为何分裂?主要原因是三军六卿与国家制度转型。晋国在春秋中后期始终是最强国,是五霸之一,这样一个偌大的国家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三军六卿起始于晋文公,晋文公制定了三军六卿制分享军政大权。如果国君强大还可以,如果国君势弱权力自然落到六卿手里,到了晋静公时期六卿已经强大到尾大不掉之势。晋国国君已经完全是“虚君"了。晋国六大家经过彼此争斗最后剩下三家。三家实际上是新兴地主阶级。而以国君为首的代表却是落后的旧贵族,国君没有主导和代表了新兴势力,更没有维护新兴势力利益。这实际就是新旧两种利益集团开始相互博弈。其结果代表新兴势力地主阶层取得了胜利。而以国君为代表的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就是私有土地制的发展。
应该说,晋国自开国宗室就干涉政务。在晋国发展过程中,也分封了一些新的贵族与世家。随着时间推移,和晋文公刻意的安排,在晋文公时期已经形成了具有六十多了个“世家大族”的国家啊!他们已经彻底“绑架”国家利益。应该说,晋文公种下晋国分裂的祸根。其实这也是春秋政治转型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一场“外科手术”。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任命赵籍、魏斯、韩虔为诸侯,承认了三家分晋的事实。公元前376年,赵魏韩三家废除了晋君,将晋公室仅有的一点土地也予以瓜分,赫赫有名的春秋大邦晋国彻底消失在历史中了。三家分晋其中的最大政治事件。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瓦解证明,是封建地主登上历史舞台的社会标志。至于说,赵魏韩三家与智家的争斗就是分脏大会,没有什么对错而言。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