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孩子学什么字好
素质导向的学科实践:引导学生实现由行到知的升华,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专家观点】
作者: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
针对学习方式变了但育人效果不佳的问题,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坚持育人为本、素养导向,明确提出要“强化学科实践”以变革教学方式。学科实践,实质就是针对真实情景中的特定问题而采用的一套具有学科意蕴的典型做法,如语文的公开演讲、数学的算法交流、科学的实验证明等,倡导学生要像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
学科实践整合了学科逻辑与经验逻辑,利于由知识学习走向素养生成。学科学习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学科实践强调通过实践获取、理解、评价与运用知识,倡导学生在实践中建构、巩固、创新自己的学科知识,这一过程既彰显了学科知识的育人价值,也凸显了实践学习的自主性与社会性,有利于实现知识学习和经验生长的有机融合,进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科实践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迭代升级,利于实现创造性学习。学科实践超越了程式化的探究活动,是一种强调学科典型的、真实的新型探究。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用“学科的方法”获得并实践“学科知识”。正是这种学科性与实践性的紧密结合,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在知识学习中强调社会性的建构互动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进而助力创造性学习的实现。
学科实践强调“实践—反思”,利于学生实现知行合一和自我建构。学科实践不仅指向学习方式的变革,更关涉学习品格的凝练。学科实践本身蕴含着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在知中行,在行中知,以学后反思不断深化对实践的理解,以实践过程不断促进学习者主体经验的改造,正是这种实践与反思不断交互的作用机制,使得学生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改造,从而联通经验与学习,促进自身发展。
当前学科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只见在做,不见真实的实践探究。学科实践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探究,但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虚”“假”探究现象十分普遍。所谓“虚探究”,就是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探究,如无关过程目标的“为探究而探究”,在短短的一节课中,有时会安排四五个探究活动,最极端的就是“快闪探究”:教师刚布置好探究任务,一分钟不到就要学生汇报展示成果。所谓“假探究”,就是只有形式没有实质的探究,如无关学科本质的“程式化探究”,将“探究七步法”作为一种“包治百病”的固定程式应对所有学科,忽视了学科典型性,结果造成用不科学的方法学科学、不言语的方式学英语等。
只在做着,不讲专业的实践设计。学科实践在落地过程中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天天在做,但做得不专业:第一,缺乏统摄中心的提炼,不能以上位大观念锚定学科实践,将实践零散地嵌入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第二,未将学科实践与核心素养建立关联,因而使其成为无目标的实践,仅成为教学活动的点缀。第三,缺乏专业的评价,重活动的开展,却忽视实践的成效,更不能用专业的评价活动为学生的“实践—反思”提供过程性证据以支持持续改进。
只求做过,没有后续的实践反思。学科实践实际开展的重要一环在于学后反思。这既因为学科实践本身要借“实践—反思”的机制达成知行合一、形成学习品格,还在于学科实践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而反思是从知识走向素养的必由路径。然而,由于教学进度与教学压力以及学习习惯等原因,学后反思在学科实践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得学习到的知识未能及时入脑、入心,学科实践成了“上手”的学习,无法实现育人功能。
那么,素养导向的学科实践需要强化什么?
一是凸显学科实践的学科典型性。学科实践源于学科的严谨性,应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凸显其学科典型性。譬如,语文学科应以语文实践为主线,依据“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倡导任务驱动的语文学习;地理学科应重视地理实践,反对整天“用手”学地理,即在地图册上读读划划,倡导用“脚”学地理,发展地理实践力与人地协调观等。
二是开展系统的学科实践教学设计。学科实践凸显实践的深刻性,需要专业系统的教学设计,如结合特定学科内容的素养培育要求,确立组织者,即大问题、大任务、大观念等,以便课堂内容结构化;目标设计应明晰与之对应的学业质量,采用三维叙写,使其成为整个学科实践过程的指引和依托;评价设计应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表现评价、综合评价,整合教学、学习与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等。
三是重视学科实践后的反思。实践后的反思是化行动为知识、化实践为素养的重要路径。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学科实践后的反思,根据与目标对应的复述、关联和转化的进阶水平,设计好反思的支架或路径等,还要引导学生学思结合,实现由行到知的升华,进而建立所学知识与学生自我发展之间的“联结”,避免“有知识无文化”。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2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新华社荷兰阿珀尔多伦10月15日电(记者肖亚卓、刘旸)不敌意大利队止步八强,中国女排以第六名的成绩结束了本次女排世锦赛的征程。在这支队伍中,主攻李盈莹无疑是表现最亮眼的球员之一。
9月28日,中国队球员李盈莹在世界女排锦标赛第一阶段D组小组赛中扣球。新华社记者 孟鼎博 摄
在朱婷、张常宁等主攻手缺阵的情况下,22岁的李盈莹第一次以主力身份参加“三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整届赛事她得到179分,在所有球员中排名第六;在发球、一传等多项技术榜单上,她也位居前列。尽管表现有过起伏,但李盈莹最终交出的“答卷”令人满意,也让人看到这位年轻球员的更多可能。
“过去虽然也经常随队参加世界大赛,但都是在困难时上场,算是‘奇兵’吧,依靠对手对我的不了解(去拿分)。”李盈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今年从世界联赛到世锦赛,当以主力的角色上场时,发现无论是心理上还是技术上压力都变得更大,对手也开始关注我、研究我,所以面对的困难是不一样的。”
“刚开始的时候也会紧张,有时候两只手都颤抖。”李盈莹坦言。
10月1日,中国队球员李盈莹(左)与王唯漪在第一阶段D组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孟鼎博 摄
这支中国女排整体实力与世界顶尖队伍如巴西队、意大利队、塞尔维亚队等存在一定差距,与同组的日本、荷兰等队相遇,也不敢说有稳赢的把握。强敌当前,放手一搏是唯一出路。
整个比赛期间,李盈莹一共接受了七次采访,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拼”。
小组赛首战赢下阿根廷队之后——“不管面对谁,我们都是抱着去拼、去冲对手的心态。”
小组赛输给巴西队之后——“今天我们上来就是要冲击她们,立足自己的特点去拼每一分。”
……
无论对手是谁,李盈莹和队友们都把自己放在较低的位置,做好充分的困难准备,一分一分去冲击对手。
第一阶段小组赛,中国队先是战胜了实力较弱的阿根廷队和哥伦比亚队,又在与日本队的关键战中直落三局胜出,将进入下一阶段的主动权握在了自己手里。尽管随后输给巴西女排,中国队还是顺利晋级。第一阶段五场小组赛,李盈莹有三场得到22分,另外两场分别得到18分和19分。
9月25日,中国队球员李盈莹(左前)在第一阶段D组小组赛中发球。新华社记者 孟鼎博 摄
接下来李盈莹和队友面对的,是包括世界联赛冠军意大利队、东道主荷兰队在内的三支欧洲队伍,以及相对好打的波多黎各队。
在展望第二阶段小组赛时李盈莹曾说:“我觉得我肯定会是被重点照顾的队员,在进攻上可能会面临对方的高拦网,包括重点盯防,我自己也要提前做好准备,研究对手的拦防阵型,找到能突破的点。希望真到了临场的时候,我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此时的李盈莹已经是本届世锦赛赛场上最炙手可热的运动员之一。无论外国记者,还是赛事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亦或当地观众,提到中国队时第一个想到的都是——“那个左手主攻真厉害!”
轻取波多黎各,苦战五局胜东道主荷兰,中国女排在第二阶段小组赛中开局势头不错,李盈莹也继续表现稳定。与荷兰队的鏖战中,她尽管身体不在最佳状态,依然拿到了23分。
“靠着坚定必胜的信念,我们拿下了比赛。”李盈莹这样评价与荷兰队的那场较量。
10月6日,中国队球员李盈莹(中)在对阵荷兰队的16强E组复赛中吊球。新华社记者 孟鼎博 摄
但竞技场上,光有信念是不够的。接下来与意大利队的比赛,中国女排0:3败北,李盈莹表现低迷,仅得8分。用她自己的话说——“发挥得一塌糊涂”。
“赛前我看了好多好多录像,去年的、今年的,包括意大利和其他国家的比赛都看了。因为心里太想赢了,导致自己高度紧张,紧张就会做不好技术动作,好多球下手就会犹豫。这是我自身的问题,没有用一个理性的思维方式去面对比赛,太过重视对手,而忽视了我自己该怎样做。”
战胜比利时队晋级八强后,中国队再次遭遇意大利队。尽管最终1:3负于对手,但中国队在第三局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这支队伍的希望,李盈莹的表现也明显好于上一次。
“第二次打意大利队虽然输了,但我很享受比赛,没有过分考虑最后的胜负,而是想把自己的东西展现出来,即便输了也不会气馁,大不了来日再战。输了只能是技不如人,这也没什么,我也不会原地踏步。”李盈莹说,“两场与意大利的比赛让我真的收获很多。”
10月11日,中国队球员李盈莹(左)、袁心玥(右)和龚翔宇在对阵意大利队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庆祝得分。新华社记者 孟鼎博 摄
从世锦赛第一场比赛开始,李盈莹就一直告诉自己,与强队交手,每一场都是学习的过程,看到与顶尖对手的差距,才能知道自己今后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以后技术上还要更细腻,更加精益求精。另外,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心理层面,尤其在遇到困难时怎么去调整,在关键球上怎么去灵活变化。这届世锦赛总结下来有好有不好,但对我来说,我觉得好的方面更多一些。现在我在场上越来越有底气了,感觉与顶尖攻手的距离在慢慢拉近,不像过去那样遥不可及。”
现在的李盈莹还不是世界顶级球员吗?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李盈莹说,自己还是有一定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转头,她又告诉记者:“但我相信我下次会做得更好。(成为顶级球员)是一个期望,也是我的一个目标!我会加油的!”
这样的回答一如她给自己的标签——乐观向上,一往无前!
【我在现场】
光明日报记者 章正 光明日报通讯员 焦晶娴
晚上8点,山东德州43岁的网络主播程杰准备开始直播。不展示才艺,也不带货,程杰将手机镜头对准了桌上的田字格本。
“我是专门教成年人识字、拼音的网络主播。学员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至70岁之间。直播平台,成了大家提升自我的课堂。”程杰边向记者解释,边打开麦克风。
“这是‘浮’字。右边的‘孚’不好记?它在甲骨文里的意思是——‘用手抱起孩子在哺乳’,记住了吧?”程杰一边讲解,一边在田字格本上一笔一画写着。
写完字,程杰把手机镜头转向自己的脸。“韵母‘u’怎么读?你家孩子生气时嘴巴怎么噘,你就怎么噘。”说着,程杰夸张地噘起嘴,大声拟音读着,“呜——,呜——”
巴掌大的屏幕,连接了一百多名来自各地的学生。他们跟着程杰的直播画面,认真读拼音、学认字。
“前几天,我一个人乘飞机回了趟老家!认字多了,路牌能看懂了!”
“我今年74岁了!在这儿跟小老师学点拼音,方便带孙子!”
…………
直播屏幕上,大家不时交流心得。
“老师,我们啥时候能毕业?”突然有人问。
“能上网、会查生字,‘万事不求人’就行!”程杰笑吟吟地回答。
“我们要好好学!”直播在夜色中继续,新的留言不断出现在屏幕上。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2日0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